《太陽能》《太陽能學報》
創刊于1980年,
中國科協主管
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主辦
《太陽能》雜志社有限公司出版
《太陽能》雜志:
Solar Energy
CN11-1660/TK ISSN 1003-0417
國內發行2-164 國外發行Q285
《太陽能學報》:
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
CN11-2082/TK ISSN 0254-0096
國內發行2-165 國外發行Q286
|
|
|
|
|
|
|
警惕!光伏行業的致命“怪圈”“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!钡腋沟闹晾砻哉郎蚀_刻畫著當下光伏行業的真實狀態,跨越式的狂飆模式下,行業陣痛如影隨形。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,需求爆發之下,由于產能錯配,光伏玻璃、多晶硅相繼掀起漲價狂潮,至今仍未按下“暫停鍵”,就此產業鏈叫苦不迭,上下游深度博弈,究竟誰是贏家? “剎不住”的光伏價格 在近期的光伏組件集采開標中,最高組件每瓦報價再度攀上2元以上,即使均價也高居1.95+元/W。 “這都是友情價了!庇袠I內人士倒苦水。而從光伏組件上市企業的財報中也可見一斑,有企業盡管高居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TOP10前列,但組件毛利率僅剩個位數。各大組件企業均將矛頭直指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。 其中作為光伏核心原材料,多晶硅價格從2021年初一路上漲,以單晶致密料為例,2021年價格上漲171%。令市場大跌眼鏡的是,2022年多晶硅價格并未按預期般下降,而是繼續狂飆,最新價格已來到270元/kg,接近2021年最高點。 價格不降反升,據硅業分會介紹,根據各企業規劃,預計到2022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86萬噸/年以上,較上一年度增加34萬噸/年。全年國內硅料總產量預計約71.5萬噸,疊加進口10萬噸左右,總計82萬噸左右的硅料供應可滿足全球225GW左右的終端裝機。但多晶硅擴產釋放增量不及預期,支撐價格漲勢。 據悉,目前各硅料企業6月份產能已被悉數搶空,甚至前四家一線企業訂單交貨期基本都將執行到7月中旬。 下半年全球終端裝機預期140~150GW,而同期硅料對應的硅片產出約195GW,存在供需失衡的局面。硅業分會指出,若出現階段性市場供需失衡,產業鏈庫存將大多集中在下游各環節,直到硅片環節開始調整開工率,屆時硅料價格再根據直接下游的需求變化而波動。 價格傳導,目前硅片價格同樣已接近去年最高點,但從一線硅片企業獲悉,仍是供不應求。 痛苦不堪的電站業主 眾所周知的經濟學理論,供需決定價格。光伏產業鏈上游將價格飛漲的直接原因指向下游需求的爆發。 毫無疑問,在碳減排的政策指引下,光伏新能源晉升為當紅“炸子雞”,跨界洶涌、指標迸發。據北極星統計,截至目前,各省下發的“十四五”期間風光新能源新增裝機規劃已近500GW。而今年上半年市場公開的組件招標規模更是創下歷史新高,已接近100GW。這無不印證著下游終端市場的火爆。 然而,從下游電站投資商的反饋來看,日子也不好過。 “現在的價格太離譜了,很多項目都算不過來賬!蹦逞肫笙嚓P人士介紹,終端可接受的組件價格在1.5~1.8元左右。 據悉,除了無可奈何地觀望,這家央企正加大海上風電的開發力度。2022年風機價格快速下跌,1.5~1.6的單瓦價格比比皆是,而2020年初還高居4元/W以上。 同處觀望狀態的還有一位地處新疆的民企投資商,其所獲得的光伏項目指標需要于今年底前并網,但考慮到今后的電站交易,目前的組件價格無法保障預期的利潤,只能等,但與此同時承受著高壓的非技術成本以及主管部分的懲罰考核。 繼續博弈的結果是什么?上述人士指出,或停工,或倒逼轉向二三線企業,但在質量上打折扣,最終埋單的將是整個行業。隔壁兄弟行業風電大規模搶裝之下,倒塔事件偶有發生。 根據國家能源局披露數據,今年第一季度光伏新增裝機13.21GW,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僅4.341GW。 但需要注意的是,肩負重任的光伏仍在大踏步前行,據央視報道,截至5月底光伏在建項目121GW,預計全年光伏新增并網108GW。大超預期的并網裝機是否將進一步使得行業陷入漲價——叫苦不迭——搶裝——進一步助推漲價的惡性循環“怪圈”中呢? 毫無疑問,發展光伏等新能源是國家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,但一方面需要各地、各企樹立合理的規劃目標,另一面也急需光伏產業鏈產能產量的匹配以及通力合作。 在國家發改委、能源局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》中提到,將推動強鏈補鏈,依照新能源產業鏈分工對供應鏈上下游實施科學統籌管理。增加擴產項目信息透明度,增強設備、材料企業對產業供需變化的響應能力,防控價格異常波動,增強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。 在此也期待政策盡快落地,科學落實、加強監管,讓備受期待的光伏產業更加健康發展! 作者:水七沐 來源: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|
|
|